首页

贝拉的专属马桶

时间:2025-05-22 23:08:29 作者: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在世界屋脊见证生命奇迹 浏览量:42648

  中新网9月28日电(记者甘甜 孟湘君)重温“李约瑟之问”,中国给出了怎样的答案?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如何才能真正读懂中国?9月27日下午,由中新社主办、中新网承办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东西问·中外对话”分论坛在山东曲阜举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和国际儒联副会长、德国汉学家协会主席、德国图宾根大学资深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与会,并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资料图: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

  论坛期间,谈及英国学者李约瑟发出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施寒微指出,“李约瑟之问”并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

  施寒微在发言中说,“产生于欧洲的现代性已经改变了世界。这种现代性究竟是好是坏,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他同时指出,“我们也看到,中国已经迅速迎头赶上。现在的关键是,西方或者欧洲和中国已经到了一个互相学习的阶段,我们不应再讨论究竟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而是去想象一种有诸多赢家的未来。”

  王博对此表示,文明的多样性意味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世界上很多文明都是在互相学习。他认为,重要的是,当意识到科学技术本身的重要性时,应当去思考如何给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一方好的土壤。此外,科技和人文都会共同提供价值和现实,忽略任何一方面,都可能给世界带来一种不平衡。

资料图:国际儒联副会长、德国汉学家协会主席、德国图宾根大学资深教授施寒微。

  那么,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如何真正读懂中国和中华文明?对于欧洲学者所提出的观点——中国并非一个像西方语境下那样的“民族国家”,中国的主要特征来自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而西方一直试图用西方的方式来理解中国,这样的情况,又如何解决?

  施寒微在论坛上表示,当下的欧洲由许多“民族”组成,但缺乏真正的凝聚力。他认为,需要寻找新的方式来重新组织文明的形态,中国的实践就是一种很好的注解。

  王博也认为,对中国来说,现代国家的构建跟中华民族的构建是一体的。但是,中华民族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所以,应当找到一种新的方式。他强调,读懂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并非易事,关键是要确立起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态度。(完)

【编辑:何路曼】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勒芒24小时耐力赛

(申城风景线)上海上演无障碍电影尽显城市温度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Georges Elhedery)相信,未来机会将在亚太区和中国出现。他指出,当前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预计未来五年间亚洲区内贸易量再升65%。

过元宵还是“过中元”?盘点台湾灯会那些奇葩花灯……

四是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支持力度。额度提高,将本专科生最高贷款额度从每生每年1.6万元提高到2万元,研究生从2万元提高到2.5万元;利率降低,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70个基点执行。

2024第二十一届中国西藏登山大会将于10月开幕

格拉德尔是一名丹麦古董经销商,多年来一直是大英博物馆的“忠实粉丝”。2020年,他在线上购物网站发现有人在使用假名出售曾登记在大英博物馆目录上的藏品,并且确认盗窃事件就在近期发生。

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中秋国庆安全提示

特鲁多与阿塔尔就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经济转型、能源安全和关键矿产开发、加强法语文化建设、经贸及科研创新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